為進一步落實“萬名黨員進黨校”教育培訓任務,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政府管理學院于2020年10月23日下午14:00,在文匯樓2318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系列講座第四講《亞里士多德的知識分類理論及其意義》。
本次培訓由政府管理學院黨委李娟書記主持,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學博士、教工黨支部書記劉徐湘老師主講。黨課開始前,李娟書記介紹本次黨課的主題,并對劉徐湘教授在教育哲學及高等教育原理等領域取得的豐碩學術成果進行簡要介紹。

劉徐湘教授以《亞里士多德的知識分類理論及其意義》為主題展開深入解讀。首先,劉老師系統闡述了亞里士多德的知識分類理論,劉老師介紹,亞里士多德基于蘇格拉底、柏拉圖理論的繼承與修訂,從理論、實踐、創制三塊模版對思想、知識和學科門類進行歸類。其中,理論知識研究自然的奧秘,實踐知識探究人與人之間活動的規律,創制知識說明操作的過程。接著,劉老師從文化與教育意義、哲學意義兩個方面集中闡述了知識分類理論的意義。
在文化與教育意義方面,劉老師強調,理論知識是理論、實踐、創制之間最具價值的,并從重視理論知識、建立實踐與技術知識原理、以理論知識陶冶自由品性三個方面介紹原理性文化對西方產生的深厚影響。劉老師提到,馬克思、恩格斯深受亞里士多德哲學思想的影響,并對其做過高度評價。劉老師還從原理性文化反思中國文化與教育的角度,根據對我國歷史的考察,提出我國較為注重實踐與技術知識,缺乏對于理論知識價值和自由學術精神的重視。在教育意義上,劉老師舉例闡述了關系型、自足型兩類內在目的價值,并指出“自由教育”以人為本,具有永恒的價值。
在哲學意義方面,劉徐湘老師從合與分兩方面展開。在合的哲學方面,亞里士多德三類知識中存在理論與創制分離的弊端,而馬克思通過勞動的實踐化和實踐的生產化整合了實踐與創制。同時,劉老師從康德、海德格爾等人的理論介紹了分的哲學意義。


最后,李娟書記對本次黨課進行總結。李娟書記表示,劉徐湘老師擅長原理性思辨,倡導關注教育學中的人學問題。此次授課內容對于我們未來的研究與思考具有深刻啟示與深遠意義。
此次黨課讓全體師生黨員系統學習了亞里士多德的知識分類理論,豐富了學院黨員集中教育培訓工作,提高了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質量,有利于黨員加強自身黨性修養,在政治上不掉隊,思想上不落伍,明確肩負的使命和責任,以更飽滿的精神投入學校“雙一流”建設。